發布時間:2025/7/4 22:26
記者吳嘉菡/台北報導
面對近期日本南部外海地震頻繁的狀況,加上網路上流傳的地震與海嘯預警,許多網友選擇轉向即時數據監控平台獲取資訊。YouTube頻道「【台灣-日本】地震即時監測--Zonmi」開設直播,持續同步日本與台灣的地震數據,開播僅4小時,線上觀看人數便突破2000人,可見地震相關議題引發廣泛關注。
這段直播畫面呈現各大地震觀測機構所釋出的即時數據,包括震央位置、震度與發震時間,並透過多圖層顯示地震活動分布,成為不少民眾全天候監控地震動態的重要管道。有觀眾在聊天室留言表示,「比追預言還實際」、「24小時開著,心裡比較踏實」,顯示即時資訊帶來的安心感與預防意識。
近期地震熱點集中在日本鹿兒島南方的吐噶喇群島近海,根據公開地震資料,該區自6月下旬以來餘震不斷。根據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名譽教授笠原順三接受《富士新聞網》訪問指出,該區地震多屬淺層活動,且規模已達中等程度,研判可能與海底火山活動有關。儘管這類地震規模通常不如板塊隱沒型地震強烈,但其引發海嘯的風險仍不可輕忽。
除了YouTube地震觀測直播外,全球3D地震圖「Earthquake 3D Live」同樣顯示吐噶喇群島地區的震源深度與頻率遠高於其他區域,在視覺圖層中形成明顯堆疊,也加深了外界對該海域活動異常的警覺。雖然目前無明確證據顯示即將發生大規模地震或海嘯,但隨著社群間預言訊息擴散,民間關注度快速升溫。專家提醒,比起沉溺於未經驗證的推測,持續關注官方通報與實時觀測資訊,才是面對天災風險最務實的作法。